摘要:秦川集团精密加工车间以及国内*的加工设备,显示企业发展的实力。截至目前,秦川集团共参与制定标准43项,其中国家标准达19项,已经具备了精密加工、精密检测、精密装配的核心技术能力。
走进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的精密机床生产车间,只见地面洁净光亮,各项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。车间一侧建有一个精密装配室,透过玻璃窗看去,一名“全副武装”的技术工人正在全神贯注地加工机械。
“这间精密装配室是近期建成的,我们还拥有精密加工车间,这些装配、加工车间都是国内*的。”秦川集团副总裁王怀科告诉记者。
不久前,秦川集团“适用于大批量精密齿轮磨削的数控蜗杆砂轮磨齿机技术及产品”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。至此,秦川集团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,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。
“你看这个‘叶片’,是特殊机器上用的,一个就值1万多元,值得自豪的是咱们自己掌握了这门技术。”秦川集团总裁龙兴元拿起一块巴掌大的“叶片”告诉记者,“创新的制度和创新的人才是我们不断超越的法宝。”
秦川集团在上世纪60年代国家进行三线建设时,由上海迁至陕西宝鸡。长期以来,秦川集团坚持把“技术立企、精密看家”作为自己的发展战略。
围绕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,秦川集团建立了以秦川发展(10.11,0.00,0.00%)技术研究院为核心、以各专业研究所和各专业厂技术科相结合的三级研发体制。其中,秦川齿轮磨床研究所为国家二类研究所,负责全国齿轮磨床的技术归口工作。
秦川集团与西安高校联合成立了研究中心,在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一家科研公司,充分利用西安高等院校多、科研机构多的优势资源,充分发挥共建双方的装备、技术、人才、研发等优势,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建设。
“我们还在美国、德国设立了两个研究所。要想在上成为行业企业,不仅要看到*企业在展示什么,更要知道他们在思考什么。”龙兴元介绍说,这两个研究所聘请了当地机床行业的技术人才,已经成为秦川集团与市场接轨的前哨。
为了吸引人才,培养人才,留住人才,秦川集团完善了特聘技术专家和特聘技师、设计师制度;同时,保证销售收入5%以上用于科研开发,提取一定的教育经费,用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、进修;对科研人员的住房、子女就学等实行政策倾斜;为鼓励员工技术创新,集团把技术人员的收入同产品开发、技术创新等结合起来,还开展以创新为主题各类竞赛活动,并设立了“秦川技术进步奖”等。
“一定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,给他们宽松的创造环境和广阔的进步空间,让人才在这里既有生活幸福感,又有事业成就感。”龙兴元说。
据介绍,秦川集团现有员工8000余人,其中硕士以上学历100余人,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2100人,技工1100余人,拥有了*企业技术中心一个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个。
截至目前,秦川集团共参与制定标准43项,其中国家标准达19项,已经具备了精密加工、精密检测、精密装配的核心技术能力。
秦川坚持“技术立企、精密看家”发展战略
2010年01月28日 09:17:51关键词:秦川集团
-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机床商务网”的所有作品,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-机床商务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。刊用本网站稿件,需经书面授权。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机床商务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-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(非机床商务网)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-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,并提供真实、有效的书面证明。我们将在核实后做出妥善处理。